淮北市深化赛制改革激活力 锻造高技能人才“强引擎”
职业技能竞赛是推动技能人才成长、促进产业升级的重要抓手。为深入贯彻落实技工强省和人才强市战略,加快构建新时代高技能人才培养体系,我市围绕“深化赛制改革动力,锻造高技能人才强引擎”目标,从平台建设、组织优化、集训提效、激励保障等方面精准发力,全面推进职业技能竞赛改革,打造高技能人才成长的“强引擎”。
夯实平台载体,打造技能人才成长“练兵场”。 坚持以平台聚资源、以载体促提升,构建“政校企”协同育人新格局。鼓励企业建立内部培训机制、定制“订单式”人才培养方案;深入实施岗位技能提升培训,推动新技能升级与技术革新同频共振;全面推行企业新型学徒制,以“工学交替、双师带徒”模式深化产教融合;支持企业开展职业技能自主评价,赋予企业人才评价“话语权”;严格落实技能提升补贴政策,对符合条件的培训项目给予资金支持,实现“培训即补贴、取证即奖励”。同时,充分发挥技工院校专业优势,构建“技能竞赛+职业培训+学历教育”一体化平台,形成“企业主培、院校赋能、政策护航”的多元培育生态,让技能人才成长有平台、发展有路径。
优化组织体系,构建规范高效竞赛“生态圈”。着力完善“政府主导、企业支持、社会参与”的竞赛组织架构。制定《关于进一步深化职业技能竞赛体系改革加快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若干意见(暂行)》,明确竞赛标准、流程及各方职责,确保赛事规范有序;整合分散的行业、企业赛事资源,形成“市赛—省赛—国赛”三级递进式竞赛体系,推动竞赛内容与国家职业标准、产业发展需求精准对接;对标国赛、省赛裁判标准和技术文件要求加强赛前集训,邀请有执赛或参赛经验的专家人才参与指导,提升竞赛专业性与公信力,让技能人才在公平、专业的环境中一展身手。
强化集训机制,培育攻坚克难技能“先锋队”。建立“精准化、科学化、实战化”职业技能集训模式。赛前,组织专家团队结合竞赛规则与行业前沿技术,为选手量身定制集训方案,通过“理论+实操”“导师带徒”等方式,补齐技能短板;赛中,组建技术保障小组全程跟进,实时分析选手表现并优化训练策略;赛后,开展集训经验总结与成果转化,将集训中提炼的新技术、新工艺推广至行业应用,形成“以赛促训、以训提能”的良性循环,助力技能人才攻克关键核心技术难题。
加大激励力度,激发技能人才干事“新动能”。全方位提升竞赛奖励的吸引力与荣誉感。设立专项奖励基金,对在国家级、省级竞赛中获奖选手给予高额物质奖励,并在职称评定、岗位晋升等方面开通“绿色通道”;对作出突出贡献的教练团队、技术支持单位予以表彰奖励;通过媒体矩阵广泛宣传优秀选手事迹,举办“技能大师进校园”“工匠讲堂”等活动,营造“劳动光荣、技能宝贵”的浓厚氛围,让技能人才政治上有荣誉、经济上得实惠、社会上受尊重,持续点燃技能成才热情。
通过系列改革举措,我市技能人才队伍规模与质量显著提升,近三年累计培养高技能人才超2.88万人,为产业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未来,将持续深化竞赛体系改革,以赛育才、以赛兴业,为建设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大军贡献更大力量。